葉爾辛效應

葉爾辛效應 :  葉爾辛效應即謂中央首長與地方首長之民意基礎過於相近,使地方首長與中央首長可能有齊等,甚至凌駕後者之上,危及中央與地方權力均衡。

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的政治改革,並將部分中央權力下放給予加盟國。而最大的加盟國,俄羅斯佔蘇聯人口的三分之二與七成的土地。1991年6月12日,尚為蘇聯加盟國的俄羅斯進行了首次總統普選,葉爾辛以57%的得票率當選。而戈巴契夫屬意的雷日科夫僅獲得16%選票。但當時蘇聯總統仍由人民代表大會選出,非人民直選,蘇聯總統戈巴契夫正當性及民意基礎較俄羅斯總統葉爾辛明顯不足。八一九事件之後,當時蘇聯最有權勢的地方首長俄羅斯總統葉爾辛下令宣布蘇聯共產黨為非法組織,並限制其在俄羅斯境內的活動。時任蘇聯中央首長的戈巴契夫被迫辭去了蘇共總書記的職務,並「建議」蘇共中央委員會自行解散,讓下屬各黨組織自尋出路。

葉爾辛效應


中國在唐朝末年的藩鎮之亂就常被用來引述葉爾欽效應,地方首長尾大不掉的現象。

會造成葉爾辛效應的國家必然是中央集權的國家,然而在中央勢力消退的狀況之下,地方必然擁權自重(例如唐代的諸軍節度使就是擁兵權自重,以致藩鎮割據),為了解決地方強大的局面除了建立聯邦制的國家,再者就是強化中央的權限。

台灣

中華民國臺灣省政府原設省主席,由公家派任。後改為民選之後,稱為臺灣省長,省長無庸置疑的因民意基礎而加強實力,所以當時的總統李登輝為了節制當時的臺灣省長宋楚瑜的力量,就藉由國家發展會議的決議來修改憲法規範,進而執行精省,將大多數臺灣省政府之權力收歸國家。故現在官派的省主席不具民意基礎後,實力再無可能與總統抗衡。

法國

法國依法治的架構來看,大區主席雖然並未有太大的權限,然而地方上的省長就不像大區主席一般,依照憲法法國的省長權限根本不是其他國家難以相比的,然而法國的省長乃依據中央首長之提名,雖有權力但是實質上不過就是中央的委派機關,所以中央具有絕對的節制實力,如此中央集權的手段當然也是遏止地方權限過大的方式之一。

Keyword : 葉爾辛效應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熱門文章